長發電子遊戲場-小昆凌
909萬畢業生,求職路上需要哪些補給?909萬畢業生,求職路上需要哪些補給? 909萬,是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總規模人數,比去年增加35萬人。 在此前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坦言,今年一季度以來,國民經濟呈持續穩定恢復態勢,為穩就業奠定了堅實基礎,但疫情對就業的深層次影響仍在繼續,2021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復雜嚴峻。 當前,距畢業生離校還有2個月時間,他們此時都面臨什麼困惑,又需要怎樣的幫助?為了讓大學畢業生的求職路走得更平坦、順暢,記者梳理出他們最關心的幾個求職問題,並邀請專業人士為其解答疑惑、支招獻策。 堅實的專業與綜合能力是基礎 首都師範大學2017級本科生徐麗潔:作為一名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我如何才能獲得用人單位的青睞?哪些品質至關重要?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 在我國規模龐大的高校畢業生群體中,重點院校與普通院校的佔比約為1︰8,並且近一半的為大專畢業生。普通高校畢業生與重點高校畢業生,在就業機會數量和質量方面面臨較大差距。普通高校畢業生獲得優質崗位的難度更大,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要獲得用人單位青睞,需要高校畢業生向用人單位傳遞個人具備優秀素質的信號,包括優異的學業成績、英語能力和一些專業證書、競賽獲獎、活動經歷等。無論是重點院校還是普通院校,上述所有成績都來自于學生大學期間的努力。對任何一名大學生而言,大學四年的努力並非無效,畢業時就業機會多寡是由大學四年努力所決定,並且也將決定畢業工作後職業能力是否能夠快速提升。 職業視野與認知的差距是普通高校畢業生與重點院校畢業生在求職時的重要差距。很多企業關注重點院校大學生,願意去重點院校做企業宣講,介紹行業與企業發展信息,這些信息對于塑造大學生職業的視野與認知作用巨大。普通高校大學生應努力用好校內外資源和互聯網資源,擴展職業視野與認知。視野與認知的差距導致了很多普通高校畢業生職業規劃不夠清晰,很多學生不知道自己能夠從事什麼行業,做什麼崗位。很多大學生畢業想去互聯網公司,但根本不知道互聯網公司怎樣經營,也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崗位。普通高校畢業生應早做職業規劃,在大學階段就為未來職業提前做好準備。 無論是重點院校還是普通高校,堅實的專業基礎和較高的綜合能力,包括專業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是獲得就業機會與職業成長的基礎。大學畢業生第一份工作很重要,應謹慎選擇,考慮長期發展。職業發展是一場馬拉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