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推薦線上遊戲從荒蕪灘塗到“候鳥之
新華社杭州5月7日電 題:從荒蕪灘塗到“候鳥之家”浙江玉環漩門灣濕地蝶變 新華社記者王俊祿 登上浙江省玉環市漩門灣國家濕地公園觀景台遠眺,碧波蕩漾的海灣、滿目蔥蘢的植被、振翅飛翔的水鳥盡收眼底。“感覺來到了‘海上花園’。”杭州遊客陳先生說。 各色野花爭奇鬥豔,綠樹新芽迎風搖曳,一群白鷺直上青天……走進漩門灣國家濕地公園,到處充滿生機。 這裡曾經是荒蕪灘塗。“幾十年來,人們用雙手改變了生存環境。”玉環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舒歡說。 玉環島面積186平方公裡,曾隔著漩門海峽孤懸于浙東海域。當地民謠唱道:“漩門灣,鬼門關,眼望漩渦淚斑斑。” 早在1977年,漩門兩岸堵壩合龍,漩門灣歷經“滄海桑田”之變;2001年,一條海上堤壩成為海與湖的分界線,濕地輪廓初顯;2011年,漩門灣國家濕地公園獲批成立,濕地保護與利用雙贏的探索加速開啟。 早年粗放式發展難以為繼,沿海沿湖產業轉型,是還原濕地生態本色的關鍵。近些年,依託“千萬工程”“五水共治”及清潔家園等行動載體,轄區102家企業被掛號整改,生產污水實現“零直排”。 1.2萬只養殖網箱全部清理,魚苗投放玉環湖,“以魚治水”解決水體富營養化……如今,濕地公園及週邊水質達到Ⅲ類標準。 “我們積極推進退漁還湖、退塘還濕、疏浚清淤、水岸修復等措施,讓濕地成為動植物的天堂。”舒歡說。 這陣子,濕地公園管理處辦公室主任趙洪忙得不可開交,“我們在準備新的‘接待方案’,‘客人’是來自遠方的候鳥。” 作為候鳥遷徙東亞澳大利西亞路線的中轉站,每年有數萬只候鳥停歇漩門灣。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