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透怎麼玩-姚晨出軌 作者:nb11 2020 年 11 月 7 日 老師對學生有什麼期待今天上午,一個學生給我發微信,說拿到了哈佛大學的碩士錄取。我聽了心裡樂開了花。本想把這個好消息轉到專業和系的微信群裡,但又覺得有點招搖,不太好;但又忍不住,所以寫個博客,在網上得瑟得瑟算了。 真心為學生高興。西交利物浦大學的學生整體素質算是不錯,但跟國內頂級學校比起來差的還是太遠。能拿藤校全獎的極少,能出個哈佛的碩士admission,樂透怎麼玩我就已經阿彌陀佛了。丈母娘開玩笑說,學生會不會給我送禮。我覺得還是有可能的;但其實,只要學生能拿到好的去處,別說不給老師送禮,就是讓老師倒給學生送禮,估計大多數老師也會心甘情願。***這裡說說都對學生有什麼期待。之前講過我所帶的第一個博士生的事,見博文《也說女博士生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2469-1133416.html)。這位同學目前是師資博後,挺危險的職位。已經拿了省青年基金和國自然青年基金,希望這位同學趕緊發點灌水湊數用的paper,早點轉成有編制的固定教職。生活和事業能夠早點穩定下來,比什麼都好。第二個博士其實是我自己在西交利物浦大學招的第一個博士,姚晨出軌也寫過他的事情,見博文《夢見學生棄我而去》(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2469-1058374.html)。這位同學運氣爆表,天上掉餡餅,砸他頭上了。博士剛答辯完,還沒拿到英國人發的博士學位就拿了正式教職,已經正式開始學術生涯,成為博導可以招博士了。拿教職的過程多虧了幾位老師的幫助,希望這位同學入職後能夠表現的優異一點,做出漂亮的科研和教學工作,不要讓力挺他的幾位老師臉上無光。第三位博士生對科研沒有足夠熱情和興趣,那就生活第一,快樂就好吧。第四位博士生計劃要走學術道路,目前已經發了好幾篇研究論文。也寫過他的事情,見博文《總算中了篇一區文章》(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2469-1162299.html)。學生非常努力,對課題組的許多項目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希望他夢想成真,畢業能拿到正經的教職。作為老師,後面兩年也會盡可能助他一臂之力。*****後面就不寫了吧,大概就是如此。盡管說學生的成功就是老師的成功,但歸根結底,生活快樂還是更重要一點,學術什麼的不是必須的。對本科生,老師希望送他們去好一點的研究生院,希望他們能有一個光明點的未來。(以後有機會我要寫寫“為他人做嫁衣裳”的事。)對有學術追求的研究生同學,運彩朋友圈即時比分老師盡力從學術角度支援他們一下。這個肯定是義不容辭了。對沒有學術追求的研究生同學,老師盡力不要給他們追求幸福的行為制造障礙就好──對于這一點,我一直搞不懂要如何實現,所以基本操作就是放羊並且按時發工資。徐坤的長篇小說《愛你兩週半》2004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在結束處,作者附注“2003年10月-2004年3月寫于北京以北”。小說的獨特之處是以2003年SARS爆發為背景。徐坤在九十年代的中短小說,例如收入《熱狗》的幾篇,風格獨特。批判性解構性強,有些所謂“後現代”的意味。過去談過三篇學界小說《梵歌》《熱狗》《囈語》。本世紀作者寫作似乎回歸傳統。我看過三部長篇,《我並不是個笨蛋》(2002)《春天的二十二個夜晚》(2002)和《愛你兩週半》(2004)。都不是嚴格意思的學界小說,但後兩部與學界多少有些關系。這些長篇尚可讀,但多少有些“泯然眾人矣”的感覺。再後來的小說或女權或主旋律,與學界完全沒有關系,我覺得難以卒讀了。長篇小說中,本叢談原來準備只說《春天的二十二個夜晚》。由于疫情,這次說《愛你兩週半》。 小說的故事比較簡單。快到45歲風頭正健的帝都地產大亨,正在與外地京漂的電視台非當紅主持人在她的出租屋裡幽會。所在小區出現SARS病例,15天內美軍機7次抵近南海被強制隔離。大亨挖門盜洞找關系但都不成功,只能讓自己的司機定時送食物。兩人沒有共同興趣沒有愛情也沒有親情,因此有些度日如年。大亨的妻子是高校經濟學的教授博導,兩人婚姻名存實亡,只是教授還沒有同意離婚。教授的年輕男下屬因為她的關照,以身相許。以夫妻名義參加旅遊團到雲南旅遊,兩人也有男歡女愛。收到帝都疫情嚴重後,與男生分手去沈陽看望父母,體驗外地人對北京人的恐懼,然後回到北京。結局各得其所皆大歡喜。大亨解除隔離後又發燒,仿佛經歷了生死,對人生有了新的體認。大手筆捐款,廣告效應也提升了生意。主持人以報名到小湯山一線擺脫隔離的煩悶,在生死關頭的歷練讓她重新審視了人生,調入更重要的部門。教授有了性愛的滋潤,容光煥發,也諒解了大亨,在18歲女兒高考後,同意離婚。 小說寫到SARS爆發後的學校。“非典形勢嚴峻了,學校開始隔離。五·一長假取消,教職員工一律都不許離開北京。各教研室主任輪流值班上崗,學生各班級的班主任一律深入班級到位。(p. 110)”“一宣布隔離,關起校門不準出去以後,學生們簡直樂癲了!一大群從18歲到22歲之間的大孩子,每日給關在校園內,天天搞聯歡會,上網,國新辦:中國摘掉乙肝大國帽子打球,看電視,瞎玩,談戀愛,簡直樂不可支。為了穩定這段時期內學生的情緒,學校食堂裡裡伙食改善,每天翻著花樣的炒菜做飯。學校裡的期中考試從簡,全都變成開卷。畢業生答辯也網開一面,提問問題簡單,要求答辯場地盡量在露天環境下進行,負責答辯的委員也盡量不外請,主要由本校老師擔任。(p. 187)”這是北京高校的情況,上海的疫情沒有這樣嚴重。如果我沒有記錯,似乎教學都是正常開展。 小說中的教授或許只是女二號,因此涉及高校並不多。前幾天說方方小說時,鬥地主技巧重點說了《定數》。在高校就職的定數到底是什麼?或許小說中教授的沉思是個回答。“命裡注定了。就是這麼一類人,善于從痛苦中自欺欺人汲取養分,善于把頹敗往事幻化成溫馨回憶,在詩書畫的白日夢裡沉浸,于平板枯燥的工作中體會創造的快樂,以孤獨和堅韌體會著遼遠的寧靜和幸福。命裡注定了,就是這樣一種人。也可能,象她這種人還有一大群,還不在少數。工作,旅遊,孝敬父母,培養子女成人,看著學生們一茬一茬離校,走入社會,長大成人。(p. 243)”當然,能成為教授成為博導,也已經經過一番拼搏。“這麼些年,起五更爬半夜,帶學生,做論文,去進修,升職稱,當博導,每一步不透著昏天黑地的辛苦?(p. 37)”其實不僅是高校教師,任何行業要成功都不容易。如小說中那位主持人在第一線的感悟,“那幾個已經很出名的記者主持人的工作態度,她服。每個人都不是隨隨便便就成功的。她信。她現在信。他們都是以生命做抵押、為代價,以極端的敬業態度、超人的忙碌和辛苦,贏得榮譽、信任和功績。(p. 234)” 教授的情人是職場中另一類人。他們對高校抱有不太切合實際的幻想,因此難免會碰壁,甚至有失業之憂。教授第一次保他是他面臨解聘。“解聘董強的理由也不是因為他教學水平不夠,最大的反應是他‘不務正業’,說他心眼太活,在外面兼職太多,做電視搞策劃拉廣告的,姚晨出軌整天在外面跑,曾經誤過兩次課。一個教師,把上課的事都忘了,你還能指望他什麼?當然是不稱職。(p. 36)”他過後仍不以為然只是準時上課。在他看來,“實在沒有哪個職業象高校教師這樣自由的了。有寒暑假期,隔兩年還有一學期的輪空休假,又有輪流出國訪學教課的機會,說白了也就是輪流脫貧,都是到日本韓國新加坡之類儒家文化圈去教漢語,勤快一點,一年下來,掙個二三十萬不成問題。在學校,只要把課按時給上好,你出去幹別的,並沒人管你。(p. 36)”結果因為沒有論著不能晉升,又面臨失業危險。“似乎只顧在外面貪玩,沒有職業追求,這些年連一篇學術文章都沒有發表過,每年到了評職稱時他也不張羅報。這一耽擱,晃晃悠悠十年就過去了。梁麗茹電話裡問他是怎麼想的,他竟然答說他沒想,只想著上課拿工資就行了,論文什麼的沒有時間寫。(p. 37)”又是教授支招,“他的講義寫得蠻有新意。于是就幫他出主意,能否想法出版?不管自費還是什麼費,只要是正規國家出版社出版的印刷品就行。時間來不及的話,可以先讓出版社開個證明,表示專著已經付梓。(p. 38)”這是本世紀初職業化早期的情況。如果是現在,越來越多的高校新人非升即走,等不了十年。 作者徐坤1965年出生于沈陽。1982年考入遼寧大學中文系,1986年獲得學士學位並繼續攻讀研究生,1989年獲碩士學位。1990年至1996年在中國社科院亞太所從事亞太文化文學研究。1996年至2003年在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工作,2000年至2003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攻讀博士學位,2003年獲文學博士學位。隨後在中國作家協會工作。 附:已經貼出學界小說叢談 大學小說叢談之概述 且在新年讀舊書─學界小說叢談之緣起 聽唱新翻楊柳枝─關于學界小說叢談 大學小說叢談之當代大陸作品 華夏大學的肇始─學界小說叢談之民國大學 遙觀當年大學生─學界小說叢談之《趙子曰》 校園中的風月案─學界小說叢談之《漩渦》 大學小說叢談之《南渡記》 危城內外─學界小說叢談之《雙山》 “索隱”的嘗試─學界小說叢談之《東藏記》 大學小說叢談之《圍城》 大學小說叢談之《未央歌》 少年不識愁滋味─學界小說叢談之《未央歌》 象牙塔旁─學界小說叢談之《楊絳全集(1)》 耄耋說情愛─學界小說叢談之《師姐》 樹欲靜風不止─學界小說叢談之“十七年”的大學 學府變色─學界小說叢談之《紅路》 學人入彀─學界小說叢談之《洗澡》 力爭上遊─學界小說叢談之《大學時代》 微動漣漪─學界小說叢談之《勇往直前》 溪雲初起─學界小說叢談之《大學春秋》 玉骨冰姿─學界小說叢談之《大學春秋》 花好月圓─學界小說叢談之《洗澡之後》 相煎太急─學界小說叢談之《牽牛花》 疾風勁草─學界小說叢談之《生命與愛情》 風刀霜劍─學界小說叢談之《馬蘭草》 天翻地覆─學界小說叢談之《朝雲暮雨》 異婚奇情─學界小說叢談之《半個月亮,半個太陽》 風起雲湧─學界小說叢談之《大學時代(上、下冊)》 憶來唯把舊書談:校園中讀校園長篇 理想主義─學界小說叢談之“十七年”大學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學界小說叢談之工農兵大學生 紅蓮相倚渾如醉─學界小說叢談之《詩人之死》 “文革”的大學理念─學界小說叢談之“工農兵大學生”時代背景 大轉折前的校園─學界小說叢談之《魂兮歸來》 工農兵大學生的愛情─學界小說叢談之《起步》 師大三年─學界小說叢談之《黃花堆積》 由紅到紫的工農兵大學生─學界小說叢談之《紫色學歷》 只是當時已惘然─學界小說叢談之《我的大學》 昔日嬌子─學界小說叢談之《工農兵大學生》 撥亂反正─學界小說叢談之1977-1989年的大學 英語教授的求學年代─學界小說叢談之《求》 英語教授的工作年代─學界小說叢談之《求(第二部)》 回首向來蕭瑟處─學界小說叢談之《人啊,人!》 時代傷痕的想象─學界小說叢談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後的同學相會─學界小說叢談之《土壤》 坎坷學者路─學界小說叢談之《一個探索美的人》 解開謎團─學界小說叢談之《女大學生》 與魔鬼交易─學界小說叢談之《精神隧道(中):暈眩》 一地雞毛的學界─學界小說叢談之《無愛的情歌》 梧桐應恨夜來霜─學界小說叢談之《空中的足音》 撥亂反正中的大學校園─大學小說叢談之《藍眼睛·黑眼睛》 英語青椒初入行─學界小說叢談之《真》 浮事新人換舊人─學界小說叢談之《大學城》 滿園春色關不住─學界小說叢談之《大學戀》 思而不行的大學老師─學界小說叢談之《精神隧道(上):侏儒》 情欲激蕩的校園─學界小說叢談之《第十一誡》 今朝放蕩思無涯─學界小說叢談之《方方文集·白夢》(非學界故事) 從希望到惶恐─學界小說叢談之《知識者生存》八十年代部分 休對故人思故國─學界小說叢談之《懸空的十字路口》 菲菲物競華─學界小說叢談之《承擔:六後大學生》 雅俗熙熙物態妍─學界小說叢談之《蘇黎紅小姐》 驚雁失行風翦翦─學界小說叢談外篇之《綾羅》 欲望校園─大學小說叢談之《欲望的旗幟》 何人可覓安心法─學界小說叢談之《腦裂》 滄海桑田─學界小說叢談之《裸體問題》 艱難苦恨繁霜鬢─學界小說叢談之《方方文集·白夢》(力學家故事) 教授的“為”與“爭”─大學小說叢談之《天眼》 推枕黃粱猶未熟─學界小說叢談之《大學夢》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學界小說叢談之《教授羅恆》 大學的歷史轉折─大學小說叢談之《感受四季》 教學型高校流水賬─學界小說叢談之《一個大學女教師的手記》 教授的硬功夫和軟實力─學界小說叢談之《所謂教授(修訂版)》 花自飄零水自流─學界小說叢談之《鄭袖的梨園》 春江水暖鴨先知─學界小說叢談之《大學之林》 獨在異鄉為異客─學界小說叢談之《大學之林》 牆角數枝梅─學界小說叢談之《中國女博士》 求榮爭寵任紛紛─學界小說叢談之《魚腸劍》 江山有恨銷人骨─學界小說叢談之《梨園記》 大學小說叢談之《活著之上》 步步尋花到杏壇─學界小說叢談之《弦歌》 可憐光彩生門戶─學界小說叢談之《打金枝》 無邊落木蕭蕭下─學界小說叢談之《子在川上》 一場春夢日西斜─學界小說叢談之《應物兄(上,下)》 曾經滄海難為水─學界小說叢談之《上邪》 何謂大學小說─大學小說叢談之《學院大廈》 大學理想的幻滅歷程─大學小說叢談之《學院大廈》 “無用”學科的危機─大學小說叢談之《學院大廈》 不同時代的代表性小說─大學小說叢談之《學院大廈》 校園小說《斯通納》 《斯通納》關于大學本質 《斯通納》中的毒舌馬斯特思 欲讀書之大衛•洛奇的教授小說 失聰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學子的艱難處境─大學小說叢談之《考驗》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大學小說叢談之《在離去與道別之間》 昔日留學生的去留之間─大學小說叢談之《又見棕櫚,又見棕櫚》 大學小說叢談之《海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