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客來電子遊戲場-水解奶粉
美國科羅拉多河─大湯姆遜河調水工程 美國科羅拉多州東部幹旱少水,年雨量200~500毫米,平均330毫米;而落基山以西科羅拉多河水量豐沛,為高峻的分水嶺所阻而不能東流。早在1870年,東部大湯姆遜河、聖弗侖溪等處即進行開發,規模較小。1935年,墾務局提出了打通落基山進行跨流域調水的可行性報告,1937年對用水及分攤費用的償還簽訂了合同,1938年開工,1959年竣工。設計調水規模為每年3.8億立方米,調出地區比調入地區高800多米,同時還利用落差發電。 水源建設 調出地區在科羅拉多河上修建了格蘭比水庫和影山水庫,在兩條支流上修建了青山水庫、柳溪水庫。修建了兩座泵站——格蘭比泵站,流量17立方米每秒,揚高55.7米,功率1.34萬千瓦;柳溪泵站,功率0.75萬千瓦,流量11.3立方米每秒,揚高53.4米;青山水庫安裝2.16萬千瓦可逆機組,水頭62米。4座水源水庫連接成群,總庫容8.92億立方米,為年調出水量的2.35倍。還用12台低揚程泵對科羅拉多河進行整治,保障調出地區的利益。 穿山隧洞 穿過落基山的亞當斯明流隧洞,直徑2.97米,長21.1千米,流量15.6立方米每秒,進水口與影山水庫明流銜接。洞頂懸裝69千伏電纜的充氮管道,連接落基山東、西兩側的電力系統。這是調水工程的關鍵。 輸水渠系 水流出亞當斯隧洞後,經白楊溪虹吸及拉姆斯紅隧洞進入馬利湖,再經展望山壓力管道及隧洞進入埃斯蒂斯湖。 渠道又經竿山隧洞進入竿山電廠;尾水經響尾蛇隧洞、鬆樹湖的壓力隧洞,由壓力鋼管引入熨鬥電廠。往南熨鬥抽水蓄能泵站將水揚高70多米,進入卡特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