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d線上遊戲銀行缺錢理財收益“破5”央行
近日關于銀行“錢荒”的消息屢屢見諸報端,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有分析指出,我國金融體系並不缺錢,銀行間資金緊張的背後是信貸結構不合理。央行24日也以發函的形式首次回應“錢荒”問題,央行警示各銀行注意“流動性”,以免再度因資金吃緊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銀行缺錢理財收益率“破5” 近日關于銀行“錢荒”的消息屢屢見諸報端,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6月以來,反映銀行間借貸成本的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逐漸攀高。20日,上海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再次全線上漲,利率衝破10%,達到驚人的13.44%,創下歷史新高。銀行間7天質押回購利率最高曾達到18%,為近10年來最高水平。 銀行的反應也印證了“缺錢”這一事實。進入6月份以來,資金面緊張傳到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產品發行數量呈現跨越式增長,短期產品收益率大幅飆升、普遍超過了5%,部分產品收益率甚至突破了7%。 與此同時,“中國銀行資金違約”、“央行向工行放水500億元”等不實傳聞充斥市場,也使緊張情緒進一步蔓延,重挫中國股市。截至24日收盤,滬指跌至1963.23點,創下6個半月來新低。跌幅5.3%,為年內最大單日跌幅。 資金在金融體系內部空轉致“錢荒” “錢荒”真的來了麼?對此,《人民日報》24日報道給出的解釋是“整個金融體系並不缺錢”。 根據央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為99.31萬億元,同比增長16.2%,與上月末持平;M2餘額104.21萬億元,同比增長15.8%,明顯高于年初制定的13%的目標。由此可見,我國貨幣存量繼續維持高位,金融體系確實不缺錢,只是錢的流向出了問題。 表面上看,銀行缺錢受外匯佔款大幅下降、月末衝擊存貸比指標等因素影響。但有分析指出,“錢荒”的背後,是銀行布局的不均衡,貸款大量湧向經濟發達地區;是銀行貸款不匹配,大企業貸款用不完,沒人願意去給小企業貸款;是銀行業務不持久,利潤增長的同時,也面臨著巨額呆賬、壞賬危機。 據《中華工商時報》24日報道,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承惠指出,當前M1、M2以及社會融資總量增速較快,但部分資金進入產能過剩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