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樂預測軟件業內專家:疫情衝擊下我國資
近期,各部委接連發聲,金融監管機構等出台各種措施,各地方政府也出台相應政策為受疫情影響的中小微企業和行業作出了相應的支持。《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各方專家普遍認為,目前一些行業確實受到了影響,但這些影響是短期的,中長期來看中國經濟仍然向好。而且,疫情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不一定是負面的。 對于目前中國經濟整體受疫情的影響程度,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主要包括供給和需求兩個渠道。從供給端來看,主要表現為由于各個地區停工導致第二產業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無法正常生產,但是一旦疫情結束,就可以迅速恢復生產,因此疫情對供給端的影響相對較小。從需求端來看,疫情對消費的衝擊較大。目前我國經濟結構已經與2003年發生顯著變化,消費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比重從2003年的35.4%迅速上升至2019年末的57.8%。疫情主要是通過消費服務業進而對經濟產生相對較大的衝擊。 “疫情對一季度經濟影響較大。”潘向東表示,政府會出台更多相關穩增長政策,基建板塊拉動以及相關行業政策鬆綁,從全年情況來看,疫情對GDP增速的影響可能不會很大。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因疫情防控造成人員返崗困難、延遲復工等問題,實體經濟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暫時會受到不利影響。而因實體經濟企業不能投資開工再生產,造成金融機構也不得不調整經營策略,開展非接觸式服務並降低融資成本。 “資本市場的融資需求可能被啟動,因為很多上市企業面臨現金流困難。短期來看,資本市場會受到一些影響。”劉向東認為。 但是資本市場受到的影響不一定是負面的,反而更多是積極的影響。潘向東對記者表示,對于資本市場而言,疫情衝擊下我國資本市場逐步走向成熟。股票市場經過春節後開市初期的波動,之後市場企穩回彈,人民幣匯率仍然呈現有升有貶、雙向小幅波動的特征。貨幣市場、債券市場整體平穩運行,這些表明我國金融市場韌性增強。 資本市場的改革和鼓勵措施也有利于幫助實體經濟的增長,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資本市場的改革很快就會步入正常的軌道,包括創業板的注冊制改革的落地實施,新三板分層和轉板機制的落地實施,以及科創板規模的適度壯大。此外,3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證券法,將給整個資本市場的生態帶來改變。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受疫情影響衝擊較大的實體行業,央行要求銀行等金融機構要提供充足的貸款支持,不能隨便抽貸斷貸,防止加劇這些企業破產,穩定經濟、穩定市場等措施都是必要的。後市可能還會出台更多的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