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手遊排行榜不斷健全和完善我國經濟
不斷健全和完善我國經濟治理體系 何自力 2019年12月17日08:23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不斷健全和完善我國經濟治理體系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明確要求,作出具體部署,為新時代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方向。不久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亦指出,必須從系統論出發優化經濟治理方式,加強全局觀念,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可以說,經濟治理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經濟治理體系建設,提高國家經濟治理能力,對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經濟治理體系的制度基礎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經濟制度體系中具有基礎性決定性地位,對其他領域制度建設及國家治理效能有重要影響,是經濟治理體系的重要基礎。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實踐的產物,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形成和確立,並隨著實踐發展不斷完善。 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未來社會中,生產資料由全社會共同佔有,實行按勞分配,社會生產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經典作家對未來社會的設想建立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基礎上,而現實中的社會主義大都建立在經濟落後的基礎上,因此只能從實際出發探索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不能照搬照抄經典作家的設想。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在比較短的時間裡完成了對工業、農業、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隨著社會主義建設進程的推進,我們學習蘇聯模式,形成並建立了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適應的經濟等方面的體制,這對加快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進程,推動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建立初步的獨立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改善人民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照搬“蘇聯模式”的弊端也逐步顯現出來,客觀上要求對不適合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生產關系進行改革,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立足基本國情,開啟改革進程。黨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確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健全按勞分配和按要素分配機制、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要理論和實踐成果。 在所有制方面,強調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強調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在分配制度方面,強調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制度,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縮小收入差距,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在經濟體制方面,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強調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這些重大改革推動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趨于成熟,有力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化。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三項制度並列,都作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做出的新概括,是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內涵做出的重要發展和深化。 我國經濟治理體系的特點 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經濟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關鍵體現。總的來看,與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我國經濟治理體系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其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為了人民,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應該說,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國家經濟治理體系的重要基礎,要求國家經濟治理中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具體說來,就是在部署經濟工作、制定經濟政策、推動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和經濟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落到實處。 其二,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統領。從一定意義上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不僅是指引中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之魂,而且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在要求,統領著國家經濟治理的主要過程。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統領,就是將新發展理念落實到具體的經濟治理實踐和治理過程之中。既要堅持創新引領,厚植創新動能,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還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推動經濟協調發展;既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還要統籌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