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遊戲2019-風箏節新竹市府
初中地理國培研修總結華師短短的十天國培研修結束了·。回想這十天的學習,真是非常感慨:這是緊張、充實、交流、收獲的十天,是一次重返校園重溫大學單純生活之旅的十天;是一次學習充電的良好機會,更是一場此生難忘的精神的盛筵。在這十天的學習生活中,我有幸聆聽了中國地理教育教學領域、地理科研領域最優秀的多位專家授課,他們的授課就如一股股甘泉流入我幹涸已久的心田,我認真筆記、積極思考,課後與同學熱烈討論、交流,感覺收獲很大。這些專家都有自己的研究特長,都在自己的研究領域處于全國頂尖地位,但是他們面對我們依然是那麼認真、那麼謙虛,舉重若輕、深入淺出。各位專家授課中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淵博的學識令我折服;嚴謹、認真、謙和的人品令我敬佩。下面就以各位專家的思想片段或者精彩言論談談我的感想和體會。 1、教學的起點和終點是什麼?(林培英)這是林培英教授拋給我們的問題。這是我以前從未認真想過的問題,因此聽到這個問題,我非常震撼,思考很多。林教授提出:地理教學的起點應該是學生已知的東西,也就是學生的舊知、學生的前認知,要在已知的基礎上引入新的知識,經過老師的教學活動將新知變為舊知,然後又進入新的教學過程。如果清楚了這一點,我們很多老師的教學行為將會有很大的改變:將不再會為新課引入的新穎而搜腸刮肚;將不再會為完成教學任務而將教材文本內容面面俱到地講解以至于時間不夠拖課佔課,學生已知的可作為新課的起點和素材而加以利用或者直接一帶而過。地理教學的終點是學生在地理的學習過程中最終形成地理的視角、地理的觀念和地理的行為,也就是《聯合國地理憲章》開篇所寫的培養學生成為今日和未來世界活躍的、負責任的公民,幫助學生能夠終身欣賞和認識這個世界。這是地理人多麼偉大的學科理想!當然,這也就是我們地理的教學終點,是我們地理教學的理想所在。中學地理教師要在地理學科專業知識和學生地理視角形成之間架起一座橋梁,通過自己的教學行為使學生形成地理視角、地理觀念、地理行為,這將對學生終生有益,也必將造福整個社會的繁榮與發展。 2、人是需要理想的。地理教師需要對地理這門學科充滿熱情充滿自豪。地理在學生的社會生活中有許多的痕蹟和作用,在社會發展、經濟發展中也有很大的用武之地。(夏志芳) 夏志芳教授的這番言論令我頗為感動,也深有同感。確實,人是需要理想的,不僅僅在對地理學科的發展上,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也應如此。生活中總是有種種的不如意,可是我們需要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要以我們自身的努力去縮短理想與現實的距離。理想和現實是一對矛盾體,而它們的之間距離就是我們前進和努力的動力。 3、要警惕知識虛無主義的傾向。(段玉山) 段玉山教授授課幽默生動,案例豐富,他是在介紹中外地理教材、課標的差異時說的這句話。知識是能力的基矗可是在課改中,卻出現了過分強調能力而忽視知識的傾向。沒有知識的能力是無根之本,這是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確實我們的下校聽課時,也不自覺地更關注教師在提高學生能力方面的教學過程和方法,仿佛知識的教學太簡單,不值得花時間探討和研究。段教授的話給我敲了一下警鐘。 4、教師要有雙重能力:知識能力和教學能力。(李家清) 李家清教授對《中學教師專業標準》進行了詳細解讀。《標準》標志著教師專業標準化時代的來臨,是國家對中學教師地位重視的表現。教師需要具備的雙重能力既是作為教師這種專業技術人才所需具備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師這個職業的特殊性、重要性之所在。地理科研人員有深厚的專業功底,可是他們卻不一定能有效地把地理學科知識傳授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