骰寶三軍人民日報海外版:為什麼要在電視上 作者:benson 2020 年 6 月 11 日 原標題:為什麼要在電視上看別人談戀愛 有位電視研究專家告訴筆者,他多年來研究婚戀類綜藝節目,得出一個結論:當下年輕人在婚戀方面出現了不敢愛、不願愛、懶得愛3種情況,具體地說,就是戀愛經驗匱乏、技能喪失,不敢嘗試,也害怕婚姻中各方面的壓力和責任,更喜歡一個人生活的簡單輕鬆。電視專家唱衰婚戀類節目:現在相親往往不需要借助電視等大眾媒介了,娛樂城註冊送300年輕人可以通過各種社交軟件以各種方式相識。真的是這樣嗎? 在形形色色的節目中,婚戀類始終具有極大的社會關注度。從早年老式的男女“多對多”相親的《今晚我們相識》《電視紅娘》,到10年前轟動一時、孟非帶著24個女孩審視一個小伙子的“多對一”的《非誠勿擾》,再到近年把戀愛談給觀眾看的觀察類真人秀《我們相愛吧》,直到目前走紅的不但談給觀眾看,還要經多位戀愛觀察員一番點評的《我們戀愛吧》,四支刀訣竅婚戀類節目形式不斷更新,常常引發全民關注,產生橫掃全社會的熱點話題,節目主持人孟非、點評人黃菡也早已家喻戶曉。可以說,婚戀類節目中的嘉賓始終勇敢追愛,觀眾收看節目趨之若鶩,電視專家的結論似乎並不符合現實。 我們為什麼要在電視上看別人找對象、談戀愛?是為了在婚戀這個比較私人化的事情上,滿足自我的窺視欲?是為了學習戀愛交友技巧,活學活用?還是為了像追電視劇那樣看其中的男男女女發生感情糾葛,評判他們到底是“一見鐘情型”還是“日久生情型”,聯合電子遊戲場抑或“歷經磨難癡情不改終成眷屬型”?在《我們戀愛吧》裡,8男6女共14位嘉賓,有著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經歷和性格,聚在一艘郵輪上展開粉紅之旅,進行各種交流和互動,尋找自己心儀的對象。同時,7位戀愛觀察員──包括孟非、黃菡、張純燁、姜振宇以及當紅偶像朱正廷、程瀟、王晰等,在觀察室對嘉賓們進行洞若觀火的觀察、抽絲剝繭的分析,將一地雞毛的瑣屑細節做提鍊歸納整理。觀察員們確實給青年觀眾許多有關擇偶技巧、技能以及戀愛經驗的啟示,比如“吵架時男生要不要先道歉”“有問題應該交流溝通,不要一味地哄”“異性初次約會應該區分場合適當送禮物”等。 《我們戀愛吧》中的觀察員說:“生活永遠比我們的想象復雜。”節目中,嘉賓表現出來的小心思和相互之間情感流動的進程與細節,看來甚至比電視劇更細膩巧妙、波瀾起伏。我們像追劇一樣追婚戀節目,關心誰對誰心動,誰為誰哭泣,誰和誰牽手。其實,我們與其通過電視節目愛上了別人的愛情,還不如自己積極行動,“放手一搏”,勇敢地圓一個夢,收獲美好的愛情和人生。原標題:一輩子當記者,虧嗎?“新聞工作,值得幹一輩子嗎?當一名普通記者,是否太吃虧了?”30多年來,我時常聽到有人問這樣的問題。 第二十個記者節到來之前,我剛剛在河北省溫塘工人療養院參加了由全國總工會組織的勞模療養。這期療養,有甘肅、廣西、寧夏3個省區的80餘名勞模參加,我是唯一的記者。在國慶70週年時,我還獲得了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頒發的紀念章。我常常油然而生作為記者的自豪感和榮譽感。我越來越強烈地感到:當記者,就要活躍在第一線。新聞工作不會虧待每一位敬業者,當一輩子記者,不虧! 有多少人準備幹一輩子記者且始終不離開第一線?好像還沒有人就此做過調查,也許,這樣的調查會讓人失望的,因為有不少人是把新聞工作當成一個謀生的手段,新聞單位僅僅是他們的一個跳板而已,一有機會他們就想轉行,經商的、從政的、到機關搞文秘的,都大有人在,有的人甚至給私企老板當了秘書。即使留在新聞單位的,如果有了官位,也就脫離採訪一線了。有的人到了一定年齡沒有當上官,就改做編輯或調到行政、後勤崗位了。有的人一旦當上主編或主任,馬上就不寫稿了,既使外出參加活動,也帶一名寫稿的記者隨行,他們是不會再動筆了,也不屑于再署名。也有不少人認為,當記者是吃青春飯的,幹到一定年齡就沒有銳氣、沒有闖性、沒有進取心,也幹不動了,不到40歲就開始考慮“後路”,539樂透開獎號碼分佈圖50期所以,在許多新聞單位,到了50歲還在“爬格子”的已是鳳毛麟角。在有些人看來,那是一份“苦差事”,這麼老了還奔波採訪,會引來異樣的目光。有些人雖然沒有“改換門庭”,但在新聞單位待了一輩子卻沒有寫出多少稿件,也拿不出幾篇有點分量的東西。 我是實實在在地幹了30多年,而且始終沒有脫離採訪第一線,幹到退休時還到基層去採訪。就是退休之後,我仍然沒有丟下手中的筆。正因為如此,我才有可能在全國近200種報刊上發表了500萬字的各類作品,才有底氣出版11本各類作品集,才能獲得一些同行沒有獲得的榮譽,受到許多讓我受之有愧的禮遇。 雖然退休了,但我仍然頭腦靈活,動起筆來思路清晰,樂透彩開獎號碼查詢也不會為寫稿發□,各種約稿不斷,所以,仍然有各類稿件見諸報端。我的生活依然很充實。有人稱贊我沒有老態,沒有頹唐,也沒有失落感,我也為此感到自豪。也許,這是新聞工作對我的額外“饋贈”,是當一輩子記者的意外收獲吧。 當了一輩子記者,我虧了嗎?我沒有這種感覺。相反,我感覺很充實、很有成就感,巴比倫娛樂場因為我曾針砭過時弊,曾匡扶過正義,曾糾正過謬誤,也曾扶危濟困,為老百姓代言,用採寫的稿件證明過自己的價值。而這一切,只有在一線當記者才能做到。 2018年,在慶祝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週年時,自治區14個部委聯合組織評選“自治區60年感動寧夏人物”,我與一些聞名遐邇的文化名人、德高望重的老專家和感動人心的道德模範一起入選。在60名入選者中,已有17人不在人世了……將這個榮譽授予一個已經退休、逐漸淡出人們視線的老記者,說明人民沒有忘記曾經努力工作的人,也充分體現了新聞工作者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影響。 黨和人民沒有虧待過我。在我看來,黨和人民給我的,遠遠多于我的付出。雖然我所有的付出都沒有企望有回報,但黨和人民並沒有忘記我的每一點奉獻。 不錯,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當一輩子記者,就不會有多高的職位,也不會擁有多多的財富,可能還會過著清貧的日子,甚至會有很多的不如意。“貪生怕死莫入此門,升官發財請走他路”,這副對聯,也可以用在這裡,要想謀求高位、攫取財富,就不要“誤入”新聞界,就不要當記者,更不要當一輩子記者。當記者,就意味著繞開了升官發財的路;當一輩子記者,就等于與升官發財無緣。我認為,當記者絕不能太功利,更不能過分計較個人得失,如果一事當前先替個人打算,總想借機為個人謀求點什麼,那是不可能成為好記者的。 本文作者在寧夏農村進行採訪。 當前,新興媒體迅速崛起,督都電子遊藝場傳統媒體面臨嚴峻挑戰,新聞界普遍踏上轉型之旅。未來將是什麼局面?人們一時間還看不清,也說不清,新聞從業人員也都面臨各種考驗。彷徨者有之,觀望者有之,洩氣者有之,逃避者有之,有不少人沉不住氣了,幹脆“改換門庭”“另攀高枝”,所有這些表現,都不利于新聞事業的健康發展,值得我們關注、警惕。在此情況下,讓新聞工作者樹立牢固的專業思想,鼓勵年輕記者當一輩子記者,是十分必要的。 當一輩子記者,不虧!如果幹了幾年就不幹了,功虧一簣,那才是“虧”呢! 這是一個在採訪一線摸爬滾打了30多年的老記者的忠告。我衷心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把新聞工作當作自己終身的職業,在採訪一線當一輩子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