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遊戲-華為55歲外籍副總裁在深圳去世
2018年12月高教關鍵詞:國際校區;精品課程;考研升溫2018年12月,高等教育方面的大事有:第一,“2011計劃”:教育部認定首批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44所高校擬獲批2018年度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說明“2011計劃”繼續前行。第二,考研:2019碩士研究生招考290萬人報考,同時在2019年度的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中,至少五所大學出問題:山東師範大學沒有發試卷,而是直接發了答案;青島理工大學發錯試題;電子科技大學“試題與考試大綱偏差”;山西師大考研試卷雷;西南大學命題教師洩露試題。第三,會議:首屆全國高校黨委教師工作部部長工作研討會舉行;2018年度全國高校科技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第四,教學: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公示,名校仍是精品課程的生產者。第五,法規:國務院印發《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促進就業工作的若幹意見》;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2019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第六,職繼教:《人工智能+教育》藍皮書(2018)正式發布:值得關注的五大趨勢和五大問題。第七,地方:山東高校“長青聯盟”成立;天津29所高校成立“津課聯盟”。第八,大學:知名高校紛紛建設國際校區。第九,媒體:紛紛作教育的總結和中國教育四十年的總結。第十,國際:英國大學協會發布題為《英國高等教育現狀與趨勢》的2018年度報告;聯合國大會宣布將1月24日設為國際教育日。本月,“那人”為第七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史學界泰鬥章開沅;“那大學”為深圳技術大學;“那事”為清華、北大、北理工等多所高校建“智慧教室”;“那政策”為國務院《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促進就業工作的若幹意見》。“那人”:【第七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史學界泰鬥章開沅】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被認為是與“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齊名的中國人文社科領域最高榮譽。章開沅還有一件廣為流傳的逸事,就是他數次請辭“資深教授”的故事。另有一篇文章號稱是出自他的手筆,那就是《誰在“折騰”中國的高等教育?》。“那大學”:【深圳技術大學】《教育部關于同意建立深圳技術大學的函》正式批復同意設立“深圳技術大學”,學校代碼為4144014655。深圳技術大學系本科層次普通高校,學校定位于應用型高等學校,主要培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由廣東省領導和管理。學校本科專業設置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首批設置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物聯網工程、交通運輸、汽車服務工程、光源與照明、工業設計6個本科專業。深圳技術大學從2016年1月開始籌建,目前設有中德智能制造、大數據與互聯網、城市交通與物流、新材料與新能源、健康與環境工程、創意設計六個學院,共有在校生1000餘人。到2020年,爭取在校生達5000人。 “那事”:【清華、北大、北理工等多所高校建“智慧教室”】近幾年,教室改造仿佛成了高等教育改革的一股潮流,大學裡新建的“智慧教室”成為了學生們新晉的“網紅打卡地”。在北京理工大學的智慧教室裡,同學們只要掃一下牆壁屏幕上的二維碼連接手機,就可直接進行投屏。他們的課後作業和課堂上碰撞出來的火花,也可用筆寫下來之後隨投隨講。這間智慧教室的牆壁上有四塊電子屏,在黑板中間還嵌著一塊大的高清液晶電子顯示屏,老師在講課時輕輕滑動指尖,屏幕的內容就可以隨意放大、縮小和翻頁,和手機屏幕並無兩樣。不規則形狀的桌子,更是可以任意組合桌椅,進行“圓桌討論”。而且,講台內也添加了“黑科技”,內嵌觸控一體機終端系統,電腦、音響、大屏等教學相關電子設備可以一屏控制、一鍵開關。最重點的來了,教室前後的三台高清攝像機,真的是可以360°無死角直播和課程錄播,同時可以對學生進行人臉識別。而在40公裡外的中關村校區,教務處的老師也在收看著這堂課的遠程直播,真正實現了“天涯共此時”。智慧教室是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基于“互聯網+”的思維模式和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通過教學環境的重構,改變了傳統課堂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將教師從傳統的“粉筆+黑板+PPT”的教學形態中解放出來,同時推動了教學互動中學生課堂參與率與問題解決能力的改變。 “那政策”:【國務院《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促進就業工作的若幹意見》】在《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促進就業工作的若幹意見》吹風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張義珍表示,整個就業市場求人倍率連續保持在1.2以上,應該說今年高校畢業生可以有比較多的崗位選擇。目前存在的矛盾,主要是結構性矛盾,即畢業生技能和用人單位崗位需求存在不一致,使得部分高校畢業生在尋找工作時面臨較大壓力。為了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相關部門將有針對性地開展4項工作。在狠抓政策落實方面,通過抓好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促進畢業生到城鄉和中小企業就業,同時鼓勵高校畢業生創業。在加強就業服務方面,相關部門根據高校畢業生多元化的就業需求,分類確定就業創業服務清單,組織開展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進校園、就業服務月、大中城市聯合招聘等專項活動,促進供需精準匹配。在開展困難幫扶方面,相關部門對于一些離校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實行實名制就業服務。在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方面,國務院就業新政策進一步提出,要推行“三年百萬青年見習計劃”,重點為沒有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見習崗位,組織參加就業見習活動。其它的要聞題目摘錄如下:本月中央領導及教育部新策: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家科技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突出硬科技研究。孫春蘭:推動孔子學院高質量發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教育決不能喪失價值立場,成為純粹逐利的市場行為。教育部副部長杜佔元:2019年高校科技工作要扎實做好六方面工作。王定華:用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指引我國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範海林:將推三級專業認證 振興本科。首屆全國高校黨委教師工作部部長工作研討會舉行。2018年度全國高校科技工作會議在京召開。2019年度國考今開考:近138萬人報名過審 競爭比95:1。2019年不再實施國家公派碩士研究生項目。《2019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40年增加74倍。中國工程院等發布《全球工程前沿2018》。自然科學基金委與地方政府、企業設立聯合基金:投入超23億資助需求導向基礎研究。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雙一流”建設高校國際交流分會成立。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公示。2019年高校博士生招考啟動,名校紛紛取消統考。2019碩士研究生招考290萬人報考。2019年度的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至少五所大學出問題:山東師範大學沒有發試卷,而是直接發了答案;青島理工大學發錯試題;電子科技大學“試題與考試大綱偏差”;山西師大考研試卷雷;西南大學命題教師洩露試題。清華承辦的“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實施十年總結交流會議在京召開。教育部認定首批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44所高校擬獲批2018年度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2018年全國十大教育新聞揭曉。校友會2019中國大學排名1200強揭曉,北京大學連續12年奪冠。2018大學國際化水平排名發布。《大學排名的風險》:大學排行榜標準不一致、數據不可靠、方法不科學。應用型本科院校“雙一流”建設2018年高端論壇在常州舉行。王貽芳獲評“影響中國”2018年度科技人物。2018“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評選揭曉。本月新頒法律法規:國務院印發《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促進就業工作的若幹意見》。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2019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科技部辦公廳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綜合績效評價工作規範(試行)》的通知。本月省市教育新聞:河北召開全省教育大會:奮力推進由教育大省邁向教育強省的新跨越。山東召開全省教育大會:全面提升教育綜合實力 加快推進現代化教育強省建設。湖南召開全省教育大會:凝聚人心 完善人格 開發人力 培育人才 造福人民。山東高校“長青聯盟”成立。天津29所高校成立“津課聯盟”。高等院校新商科建設與國際化聯盟在京成立。四川推進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浙江公布高考英語加權賦分調查結果,浙江省教育廳廳長被責令辭職。本月大學動態:清華、北大、北理工等多所高校建“智慧教室”。華中科大:師生少跑路、事事有回應,320項事務“一次辦好”。清華大學公布首批七門標桿課程。中國科學院大學蘭州學院籌建。復旦等華東五校探索長三角區域高校教學協作發展。助力雙一流,知名高校紛紛建設國際校區。天津大學福州國際校區落戶濱海新城。南大公布對梁瑩處理:取消導師資格 調離教研崗。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成為陝西省、教育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共建高校。臨沂大學近300碩士教職工“被棄” 疑因學校要增加博士比例。本月媒體關注:《人民日報》:中國教育波瀾壯闊四十年。《光明日報》:打造“金課”需要改革教育評價制度做支撐。《中國教育報》: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的國家行動。《中國教育報》:構建高校與社會的深度互動關系。《中國教育報》:2018全國高等教育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全國高等教育滿意度指數得分全面提升。《中國教育報》:2018中國高等教育十大關鍵詞。《中國教育報》:2018年十大教育政策盤點。潘懋元:高等教育“質量下降”是一個真命題也是一個假命題。高鬆:研究型大學要培養引領未來的人。本月職業與繼續教育、在線教育:深圳技術大學正式獲批設立 首批設置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物聯網工程等6個本科專業。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在京召開,魯昕當選為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第五屆理事會會長。《教育新時代──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發布。人社部印發《關于在工程技術領域實現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意見(試行)》。湖南省發布對少數社會機構自學考試助學違規廣告的有關聲明。山東出台職業教育十條意見,高職生能上本科也可考研。《人工智能+教育》藍皮書(2018)正式發布:值得關注的五大趨勢和五大問題。校企攜手共推繼教轉型 ──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作研討會在合肥召開。奧鵬教育攜手泰國教育部,共同開啟中泰高校遠程教育合作新篇章。彭曉芸:終身學習是通往自由的入口。李忠華:構建“大國工匠”的高職培養體系。本月港澳台及國際高教要聞:“最靠近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張首晟驟然辭世。《科學》盤點2018十大突破、3大崩壞事件。《自然》評出2018重大科學事件 克隆猴上榜。《自然》評選2018年度十大科學人物。聯合國大會宣布將1月24日設為國際教育日。美國擲重金發展STEM教育。哈佛提前錄取,亞裔比例繼續提高。斯坦福全球AI報告:人才需求兩年暴增35倍,中國機器人部署量漲500%。最新自然指數報告公布,數據顯示:中國在化學領域最具實力。英國宣布新舉措以確保學生獲得世界一流的教育。英國: : “伊拉斯 謨+ + ”計劃為英國教育事業資助 7 1.87億歐元。英國大學協會發布題為《英國高等教育現狀與趨勢》的2018年度報告,對過去10年英國高等教育發展進行了回顧與分析。英國本碩“3+1”學制有可能再縮短為“2+1”。《世界知識產權指標》報告發布:中國知識產權申請量世界領先。南亞東南亞大學聯盟成立,通過《昆明宣言》。33所高校 在滬成立 “ 一帶一路 ”。本月河南高教新聞:《中國教育報》:“雙一流”建設讓中原更出彩。 綜合講來,本月以下四個詞匯作為本月高等教育關鍵詞:國際校區;精品課程;黨委教師工作部;考研升溫。 國際校區:助力雙一流,知名高校紛紛建設國際校區(根據青塔公共號文章整理)最近,國內知名高校合作辦學的新聞引發關注。12月1日,清華大學與深圳市簽署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協議的內容主要有合作共建世界一流水平的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等。深圳市委書記、市長以及清華大學校長等重量級領導均出席。同樣在12月1日,另一所知名高校──天津大學也爆出將在福州建設天津大學福州國際校區的新聞,福建省領導、福州市領導以及天津大學校長等出席。除清華和天大外,近年來還有浙江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重慶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已經建成或擬建設國際校區(國際聯合學院)。在高校“雙一流”建設的大背景下,國際校區已成為各大名校推進國際化辦學的重要選擇。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以來,至少有7所雙一流名校已建成或擬建國際校區。雖然目前僅有浙江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清華大學正在建設或已建成,但從近期多所高校密集與其他機構簽約,也可以看出名校對“國際校區”的青睞。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學院(海寧國際校區)浙江大學于2013年2月啟動籌建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學院(海寧國際校區),並于2016年9月正式招生開學。2017年10月,佔地1200畝、總建築面積約40萬平方米的校園全面啟用。目前,已引進英國愛丁堡大學、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校區共同成立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和浙江大學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校區聯合學院,開設生物醫學、生物信息學、電氣工程、電子與計算機工程、機械工程、土木工程等專業。國際商學院(籌)已經成立,文理學院(籌)等也在加快布局。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2017年3月15日,教育部、廣東省、廣州市和華南理工大學四方共建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協議在北京簽署。其辦學地址位于廣州國際創新城南岸,佔地面積約1700畝,預計總投入超200億元。計劃2019年9月開始正式使用,到2021年完成所有學院的籌建和招生。在國際化辦學模式上,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將採用“中方為主,國際協同”的方式,由每個學院和全球排名前100、學科排名前50的世界一流大學進行“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合作,匯聚全球高端創新要素開放辦學。重慶大學國際校區2018年10月12日,在重慶大學90週年校慶年啟動大會上,重慶大學就提出重點工作中就包括建設國際校區。據悉,重慶大學將加強與世界一流大學和研究機構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引進國(境)外優質教育資源,完善國際化的人才培養體系。同時,與九龍坡區合作共建重慶大學國際校區,匯聚國際教育創新資源錛實現師生集中學習,資源集中調配,學科集中發展,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到2020年,基本完成重慶大學國際校區建設,首批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入駐。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校區2018年8月7號,江北新區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進南航江北新區國際校區建設。據悉,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校區位于南京江北新區,校區東鄰濱江大道、西靠橫江大道、南臨長江三橋、北近長江五橋。校區規劃用地面積約400畝,規劃建設面向未來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是中外合作辦學和新興交叉學科發展為一體的非獨立法人國際校區。華南師範大學國際聯合學院2018年11月10日下午,華南師範大學國際聯合學院成立暨國際化辦學簽約儀式在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舉行。華南師範大學國際聯合學院按照“中方為主,一對多”的原則,聚焦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需要,重點與英國阿伯丁大學、澳大利亞科廷大學、美國聖路易斯大學、法國尼斯大學、法國圖爾大學等國外名校開展強強合作。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2018年12月1日,清華大學與深圳市簽署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合作共建世界一流水平的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據悉,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這是清華大學唯一的國內異地辦學機構,將在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2001年建設)、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2014年建設)基礎上建設的新型高等教育機構,將大力吸納國內外一流高校、高水平科研院所、企業等各主體的優質資源合作辦學,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2018年5月7日,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一期工程(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在深圳大學城奠基。該項目建設面積15.6萬平方米,預算12.6億元,將包括教學實驗室、科研用房、教學產學研用地等,預計2021年投入使用。天津大學福州國際校區2018年12月1日,天津大學與新加坡國立大學、福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教育廳在福州簽訂合作辦學協議。根據協議,天津大學將與各方在榕共建天津大學福州國際校區(暫定名),打造高水平、開放式、國際化的一流機構和平台。天津大學福州國際校區辦學定位為天津大學下屬的非獨立法人資格的非營利性教育機構,將陸續引進境外優質高等教育資源,設立若幹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或項目)以及高水平科研和成果轉化機構。天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福州聯合學院是天津大學福州國際校區第一個子項目,將開展光電子與柔性電子、先進制造、先進催化與能源材料等領域的科研合作和人才培養。“國際校區”有何不同?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截至2018年6月,我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共有2342個,其中本科及以上的機構(項目)有1090個,涵蓋了除青海、寧夏和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區市,作為探索之中的一種中外合作辦學新形式,“國際校區”有何不同?從目前各大高校披露的信息來看,國際校區項目基本上可以用“中方為主、國際協同”、“一對多”、“高水平”等關鍵詞來概括。“中方為主、國際協同”指的是國際校區的辦學定位。它應該是各大高校的有機組成部分,並且要服務于各大高校創建世界一流大學中;“一對多”指的是不限于與一所國外大學合作;“高水平”指的是這些國際校區將聚集若幹所世界綜合排名靠前的名校。以目前已建成的浙江大學海寧國際校區為例,其本身是浙江大學下屬的非獨立法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目前已引進的英國愛丁堡大學、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校區為世界一流大學,在生物學、生物信息學、電氣工程、電子與計算機工程、機械工程等方面世界領先。為何要建國際校區?有關專家分析,近幾年各大知名高校大手筆建設國際校區,背後有多方面的重要原因。在經濟全球化向前推進的大背景下,教育資源也正在快速跨國界流動。對于高校來說,順應國際化潮流,積極推動辦學體系結構和教育教學模式的變革調整,利用全球優質教育資源提高自身辦學能力和教育質量,將會大大促進學校發展。同時,國家“雙一流”建設對高校國際化提出了明確要求,而國際校區的建設可成為高校推進國際化的重要舉措。2018年8月,教育部、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高校要大力推進高水平實質性國際合作交流,成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參與者、推動者和引領者。此外,建設國際校區也可以滿足目前部分國內學生多樣化的求學需求,提高學校的生源質量和國際影響力。評論與諫言:高等教育強國的關鍵指標之一是高校的國際化水平,主要是指高校教師與學生的國際生佔比。前幾年,